在苍茫大地寻找心灵归宿,《内沙》导演:有机农业是对现代性的反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21:2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陆芳

4月26日,将于5月13日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的电影《内沙》,超前点映路演首站来到杭州。当日,在浙影时代影城·西湖文化广场店,影片编剧/导演杨弋枢映后与观众见面,并与作家萧耳进行了对谈。该场也是杭州的“破圈放映”专场。

萧耳、杨弋枢

《内沙》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女性导演杨弋枢执导,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监制。影片于第26届上海电影节华语新风单元首映,后接连入围匈牙利米什科尔兹电影节“聚焦中国”单元、巴西圣保罗电影节“全球视野”单元,并斩获西班牙赫罗纳电影节“荣誉提名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与人文关怀赢得好评。

影片将镜头对准长江入海口淤积而成的崇明内沙岛,在有机农场这一特殊场域中,青年女性小余在汤老师的理想主义感召下,试图以有机农业构筑理想生活。然而,当母亲到访、农场经营危机接踵而至,小余不得不在母亲的伤痛、汤老师的现实妥协与“失去”的边缘中,重新审视自我与现实的边界。

《内沙》全片在冬季崇明岛拍摄,冷冽的江风、潮湿的沙洲与灰蒙蒙的天际,共同构成一幅苍茫的土地长卷。导演以慢节奏的日常描摹、自然光效的运用,以及演员质朴本色的表演,让观众沉浸于真实的生活肌理中。

杨弋枢

再杭州超前点映路演现场,导演杨弋枢表示,电影最初的灵感是母亲这个角色,其次是失败的汤老师,还有有机农业。

“很多农场我都去看过,最后去了崇明岛。去的时候是冬天,一路开着车,就觉得片子里面的场景出现了。电影里吃饭喝酒的农场空间,其实是个阳光房。远处就是江堤,感觉四季都要在这里拍了,最后还是全部放在一个冬季,我一直想拍一个荒芜的冬天……像沙子形成的岛,我在创作中一点一点找,形成了我表达的岛。”

杨弋枢

《内沙》中的几位主演都是非职业演员,小余的扮演者张丹,提前两月来到了岛上,开始在农场里干农活。这一角色,既是女性坚韧品格的化身,也是当代青年理想主义的缩影。

“我也关注很多农友,有的农友经营不下去了的时候,碰到另外一个农友,然后可能给了他某种精神的力量,又开始找到新的方向,这样真实发生的故事蛮多的。我们女性也是这样,到了最谷底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办法让自己重新找回一些东西。”

萧耳、杨弋枢杨弋枢

杨弋枢

现场,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刘智海教授表达了对《内沙》的喜爱:“我特别喜欢女主角在这么一个孤独的人际关系中,以及在她的孤独的岛屿中,一个相对封闭的心境跟这个环境是融合在一起的。”

作为一部以女性视角切入的现实主义作品,《内沙》呈现了人物的困顿。

为什么选择有机农业这个题材,杨弋枢表示,“有机农业是对现代性的反思的结果。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了各种问题,有机农业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运动的产物。”

萧耳、杨弋枢

现场一位曾开过农场的大学教授农友表示,《内沙》的代入感很强:“我可以感受到汤老师包括女主小余内心深处的那种纠结,在坚持与放弃之间的纠结。这种纠结如果再放大,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不以你意志为转移的滚滚向前的钢铁洪流之间的纠结。当然你必须在这个纠结中成长。”

(图片摄影 追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