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20:44:00
2月18日,南海电力十足启新篇,召开推动电力装备智造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南海电力产业协会正式成立,南海电力产业柔性研究院同步揭牌,一系列重点项目签约与科创成果发布,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时隔两个月,4 月 18 日,南海再次聚焦电力产业发展,召开2025年电力工作会议暨电力装备智造产业推进会,对电力和电力装备智造工作进行再总结、再提升、再动员,与南方电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系列合作协议,加快打造千亿级电力装备智造产业集群。
南海区2025年电力工作会议现场。
南海区委常委黄智斌主持会议,南海区区长王勇,南网产业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陆岩,佛山供电局副总经理罗涛等领导出席会议。
王勇强调,必须以 “电闪雷鸣” 的气势推进电力工作,重点做好 “五个把握”:一是把握规划科学的维度,二是把握基建高效的原则,三是把握服务优质的标准,四是把握产业集群的优势,五是把握区域协同的先机。
从 2 月吹响电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号角,到4 月再启产业升级新程,短短两个月间,南海电力产业以 “加速度” 实现华丽蝶变。
未来三年,南海电网投资倍增至百亿元
会上,南海供电局通报了2024年电力建设情况,部署了2025年重点工作,并发布南海区“十五五”电网规划。
作为全市第一用电大区,南海的电力需求始终处于高位。2024 年,南海全年供电量达 329.84 亿千瓦时,约占全市总量的 40%;电网最高负荷 3 次创新高,达 609.33 万千瓦,成为南方五省区电网负荷首个突破 600 万千瓦的县区。
南海供电局介绍南海区各镇街电网规划情况
即便面临全区电量、负荷双增的压力,南海仍坚守电力保供底线,过去一年未发生拉闸限电事件,供电可靠性指标持续提升。同时也应认识到,南海仍然存在现有电网网架薄弱、电力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的问题,电力保供形势比较严峻。
今年2月,佛山市政府与南方电网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南海区迅速响应上级部署,以 “时不我待” 的紧迫感加快电网项目落地,未来三年,争取不少于100亿的电网投资落在南海。值得一提的是,南海区政府还携手佛山市供电局创新推出 “协议包干 + 标准管控 + 协同监管” 电网工程新型征拆青赔包干模式,在全省率先试点探索政企新型合作机制。
2025年,是“十四五”电网规划收官和“十五五”电网规划建设开局之年,南海供电局因地制宜制定各镇街电网规划“一镇一册”,为属地电网建设布好局、谋好篇。
会上,南海区人民政府与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南海区电网建设工作任务书(2025年)》。通过制度化的任务划分、目标导向的考核机制和深度的政企协作,压实属地镇街责任,有效保障电力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
南海供电局总经理胡晓萌表示,2025年,将聚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升电网项目发展质效,强化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优化电力服务创新举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标杆。重点推进电力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电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用电营商环境改革,为推进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南海供电局通报南海区2024年电力建设情况和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百千万工程”作为广东省政府的“头号工程”,旨在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等多重战略牵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南海区首批12个典型村的电气化建设已圆满收官,供电服务与人居环境均得到显著提升。2025年,南海区将乘势而上,对第二批30个典型村展开新时代电气化建设。
作为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狮山镇兴贤社区党委书记吴坚华表示,准备联动狮山供电所共同打造南网E站,开展全方位的电气化建设,通过隐患排查与综合整治,有序调整,做到整齐美观、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提高供电可靠性,全面提升乡村供电质量,美化乡村环境。
科研赋能,柔性研究院描绘未来蓝图
在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南海区正以电力设备产业为抓手,全力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进发。一系列创新举措与重磅合作接连落地,为这片热土注入澎湃动能,勾勒出电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
在南海电力产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一批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广东中鹏电气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专注于配电领域技术创新及推广的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其发展步伐坚实有力。总经理助理卢奕诚透露,近三年公司研发投入增长 15%,斩获 60 多项专利,并深度参与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自 2024 年竞得地块后,基地建设工作全面铺开,计划今年完成投产。未来,中鹏电气将凭借技术创新驱动、新能源赛道深耕、产能协同扩张,为南海 “稳供应、抢赛道、优发展” 的电力工作目标提供强劲支撑,立志成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标杆。
南海区人民政府与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南海区电网建设工作任务书(2025年)》
企业创新之外,科研平台的搭建同样关键。今年 2 月揭牌成立的南海电力产业柔性研究院,正成为推动产业技术跃升的重要引擎。
南网产业投资集团南海设计院总经理、研究院院长翟丕源在会上详细阐述了工作思路及南海区新型储能产业规划概念。他表示,研究院将搭建高效灵活的科研需求和成果转化平台,汇聚南方电网、科研机构、电力设备企业等多方力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科研成果,加速电力设备产业科技进步与升级。研究院更立下未来六年的目标:计划实现 300 个研发项目立项,发布 200 项成果,推动 100 项成果落地应用。
对于南海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翟丕源认为,南海电网供电负荷较大,地方能源装机总容量较小,新建独立储能项目应以就地实现功率支撑、削峰填谷为主,同时兼顾提高设备利用率、系统调频、提高供电可靠性等作用。此外,南海区工商业发达,用户侧储能市场潜力巨大,鼓励存量工商业企业、学校、医院等配置用户侧储能。以市场为主导,加快推动南海区用户侧储能产业的发展。
牵手南网产投集团 共建成果转化加速器
4月7日,佛山市市长白涛带队到南方电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接交流工作,推动合作协议事项落地落实,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此次会议现场,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与南方电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围绕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加速器、电力装备智造产业集群等方面签订了业务合作框架协议,这是南海在 “双碳” 目标下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
南网产业投资集团作为南方电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重要实施平台,其聚焦能源电力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生态培育的方向,与南海打造新型电力装备智造千亿产业集群的战略高度契合。
南海区人民政府与南网产业投资集团签订业务合作框架协议。
“我们的核心功能是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的引进和技术经济的分析。我们计划与季华实验室联建重点实验室,在南海落地创新加速器,力争用3-5年时间把创新加速器打造成全国优秀创秀加速器。”南方电网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总经理李海涛表示,南方电网每年投入近50亿元的科研经费,每年产出二三千件的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都将优先赋能南海企业,推动新技术在南海落地生根。
作为南方电网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转型的核心投资平台,南网产投集团将依托科技成果转化核心功能,联合高校成果转化中心,在南海实体化运营电力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动高价值科技成果优先由本地企业生产与落地。同时对标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标准,打造具有复制推广能力的“成果转化南海模式”,赋能城市科技品牌升级。
从企业创新到科研支撑,从政企合作到模式探索,南海区正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布局,在电力产业升级与储能赛道上加速奔跑,向着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奋勇前行。
王勇:以电闪雷鸣之势推动电力高质量发展
电力是工业的 “血脉”,是城市发展的 “基石”;电力装备智造产业更是南海迈向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关键引擎”。
站在 “再造一个新佛山” 的历史节点,南海既要夯实电力基础,保障民生与经济的稳定发展,也要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全力打造千亿级电力装备智造产业集群。
如何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推动南海电力设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王勇强调,必须以 “电闪雷鸣” 的气势推进电力各项工作,重点做好 “五个把握”。
南海区区长王勇讲话
一是把握规划科学的维度。立足长远作谋划,作为全市第一用电大区,2024 年南海全年供电量达 329.84 亿千瓦时,约占全市总量的 40%;南海电网负荷达 609.33 万千瓦,成为南方五省区电网负荷首个突破 600 万千瓦的县区。今年一季度,南海工业用电量增长5.06%,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 6.7%,充分彰显电力为南海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成绩背后也暗藏隐忧。南海网格供电的预警率高达 59%,这警示我们必须重视电力规划的科学性:其一,要有长远眼光。南海每年须为 6000 亩工业用地提供电力支持,且作为人口净流入城市,需以长远思维做好电力规划;其二,规划要注重结构合理。在大电网已建成的基础上,新能源、储能等项目的布局,需充分考量投入产出比,算好经济账,科学确定建设规模与比例;其三,实现科学规划全面覆盖。当前主网和配网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接下来应重点推进工业园区和新农村新型电气化建设,打通电力供应“最后一公里”。
二是把握基建高效的原则。要以 “时不我待” 的紧迫感加大电网投入,未来三年南海电网投资将倍增至 100 亿元。为提高投资效率,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稳定资金投入,统筹财政资金、专项债、超长期国债等多种渠道,科学制定投入计划,量力而行,避免盲目扩张造成资源浪费;二是确保设计专业实用,摒弃 “贪大求全” 思维,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三是加强施工统筹管理,同步规划征拆、施工进度等环节,杜绝工期拖延。
三是把握服务优质的标准。一方面,做到直达用户,持续推进工业园区供电抄表到户升级改造,减少供电层级,切实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另一方面,强化能源智慧管理,通过精细化成本控制,全面提升能源使用效能。
四是把握产业集群的优势。产业集群是南海最大的优势,一是科研的集中研发,强化研发创新能力;二是加强资源集约利用,南海已发布《南海区推动电力设备智造千亿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工作方案》,计划在狮山镇建设电力设备智造新材料产业园,在丹灶东部园区打造新型电力装备智造园,构建强大产业集群;三是推动市场自律规范,通过行业自律、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使南海成为电力装备产品齐全、质量标准高、服务模式先进的产业高地。
五是把握区域协同的先机。一是需要在对接中拓展应用场景,加强供需双方的对接;二是打造产业先行示范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三是塑造区域品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南海电力产业的区域影响力。
文/南海融媒记者 李年智 通讯员 聂宇晴
图/南海融媒记者 黄永程
视频/南海融媒记者 韩贝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