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结硕果 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平台总量破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08:47:00    

近日,天津市人社局新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名单揭晓,尼卡光学(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巽霖科技有限公司等21家高科技企业强势入围,新增数量领跑全市。至此,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平台总量突破104家。

高新区自2001年经人社部批准正式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以来,采取“总站+分站+基地”的梯度跃迁培优建设模式,截至目前,高新区共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93家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集聚博士后人员百余人,研究成果遍及信创、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诸多领域。

近年来,高新区以“强博计划”为统领,在“筑巢”方面,加快博士后工作站布局,加大企业走访力度,在新质生产力集聚、产业链价值高端及有深厚产学研背景的机构率先设站。通过“政策包+服务链”双效组合,为设站企业定制一企一策培育方案,推动博士后工作站从2022年的40家跃升至如今的破百规模,实现两年内数量翻番,总量稳居全市第二。在“引凤”举措上,高新区与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拓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持续供给源头。创新设立揭榜领题项目池,将企业技术攻关难题转化为博士后科研课题,实现“需求端”与“供给端”的精准匹配。2024年,进站博士后人数同比增长300%,同时,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数量位列全市各区第一。

下一步,高新区人社局将深入贯彻落实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工作要求,锚定打造“博士后创新生态”目标,着重从四个维度推动博士后工作站向“生态站”全面转型。在人才培养方面,着力打造高层次人才孵化池,让博士后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锻炼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在科技创新方面,充分发挥产学研协调的枢纽作用,推动项目、人才、资金高效配置,将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成为前沿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试验田”,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产教融合领域,深化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双导师机制实现高校、企业双向反哺,形成从基础研发到应用开发再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在战略支撑层面,聚焦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将博士后工作站打造成为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载体。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突破口,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