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20:25:00
传承文化根脉,共沐书香平凉
著书立说在平凉有着光荣传统,历史上可谓大家荟萃、名篇迭出。翻开中华史,其中属于平凉的“文化史册”令人称道。最著名的历代文人,首推王羲之的书法老师梁鹄,以“八分书”闻名于世。晋代的皇甫谧,以《针灸甲乙经》奠定其“针灸鼻祖”地位,他的《帝王世纪》《列女传》《高士传》《玄晏春秋》《三都赋序》《古文尚书》等著作,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经典巨著。还有唐代名相牛僧孺,他创作的志怪小说集《玄怪录》,成为中国传奇小说的文学高峰。唐末小说家皇甫枚创作的传奇小说《三水小牍》《飞烟传》,是向老乡牛僧孺致敬。《四库全书》收录的甘肃学人中,荣誉最高的当属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平凉人赵时春,《四库全书》收录了他的《平凉府志》《赵浚谷集》《别本赵浚谷集》共计46卷。
深耕文化沃土,传承平凉文脉。近年来,平凉作家群成果丰硕。坚守在本土抑或走出去的平凉作家诗人群体,深爱着这片黄土地,吮吸着故乡文化的乳汁,深耕斯地,发掘地域文化,潜心创作,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作品。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第八届黄河文学奖评选,有七位平凉籍作家作品上榜。这发端于他们关注本土社会发展与生存状态的文化自觉,更肇基于这方热土源远流长的文脉传承。
打造文化工程,营造“书香平凉”。把全民阅读作为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广泛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为“三区一城市”建设提升软实力,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添光彩。机关书屋、农家书屋、城市阅读空间、实体书店、诗词巷遍地开花,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苹果园里开办的“陇原书屋”,将果树修剪技术与《诗经·豳风》吟诵会奇妙嫁接;老师奇思妙想营造的“星空图书馆”,让孩子们在仰观《三体》科幻世界时,脚踏《水经注》里的泾渭脉络;乡村戏台转型的“流动书市”,让《百年平凉》与《现代农业科技》在秦腔梆子声中完成知识接力……这些扎根乡土的阅读场景,恰是“书香平凉”建设最生动的注脚——当文化自觉渗透进春种秋收的日常,读书便不再是风雅点缀,而成为维系文明根脉的生命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