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西咸一体化再提速交通、医疗提案聚焦民生痛点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6 19:40:07    

政协西安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段降龙作为长期关注西咸一体化发展的医疗从业者,他以“交通先行、医疗兜底”为核心,提出了《关于提升西咸地区地铁交通便利度的建议》和《关于西咸新区供血合理化的建议》,直击区域发展中的民生痛点。

轨道交通“肠梗阻”亟待破局

西咸新区作为西安—咸阳一体化的核心载体,近年来迎来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空军军医大学秦汉校区等重大项目落地,人口加速聚集。然而,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滞后成为发展瓶颈。

段降龙在提案中指出,现有地铁线路仅覆盖不足三分之一区域,16号线二期暂停建设导致新建社区与医疗机构割裂,公交线路发车间隔长、覆盖率低,群众就医通勤耗时严重。 段降龙建议,优先启动16号线二期建设,加密地铁网络与医院、学校的接驳,同步发展智轨等中低运能交通。

医疗资源“下沉难”症结何在

随着13家大型三甲医院分院在西咸新区投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成效初显,但供血体系矛盾凸显。

但段降龙调研发现,现有供血模式依赖医院自主调配,渭河以北区域无储血点,紧急用血需跨区运输,存在安全隐患。更关键的是,行政区划壁垒导致血液配送流程不规范,部分医院因缺乏专业运输能力,出现用血延误、血制品不合格等问题。

对此,段降龙提出“三步走”方案:首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设立储血点,辐射渭北片区;其次,推动西安市血站业务延伸,承担无偿献血招募、用血指导等职能;最后,依托该院区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公益属性,构建“总院—分院—基层卫生院”三级供血网络。

数据显示,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日均门诊量超700人次,手术量逾3000台次,已具备承载区域供血枢纽的能力。

一体化发展的“双向奔赴” 两份提案的背后,是西咸一体化进程中交通与医疗的深度互动。

段降龙强调,交通网络的完善将直接提升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例如,地铁17号线规划中的泾渭大道站毗邻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通车后可实现“15分钟就医圈”。

而供血体系的优化,则能保障医疗机构高效运转,进一步吸引人口和产业集聚。段降龙建议,可借鉴天津、青岛等地经验,通过专科联盟、紧密型医共体等形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

“西咸一体化不是简单的空间叠加,而是要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段降龙认为,轨道交通建设需与城市规划、产业布局深度融合,例如在地铁站点周边预留医疗用地,打造“轨道+医疗”综合体。同时,供血体系改革应打破行政壁垒,建立统一的区域血液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动态调配。

华商报 张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