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诗词中的点睛之句,哪句让你眼前一亮?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7 09:58:12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菩萨蛮五首》

【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词中的每种意象都是山林田野寻常可见,词人却能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却自然融合成一幅主次分明、远近有致、动静相生、有声有色、情致盎然、意蕴深厚的田园早春图。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词曾被誉为《淮海词》中小令的压卷之作,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其构思之精巧,意境之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却以神来之笔捅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


《苏幕遮·碧云天》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统一,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宋】晏几道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这首词抒写了欢聚的疏狂,别后的孤独,流露出词人对离别的无限伤感。上片于室内的角度写离恨,下片紧承上片写景,并将视野延伸,以天地之浩渺,叙说归途漫长难寻,再见无期。

小诗流露出的才子词人姜夔于音乐中的那丝陶醉与忧郁,使人不禁想去赏析这首“读之使人神观飞跃”的《暗香》,走进笛里梅花,走进姜夔的清刚幽冷之境。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诗,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此诗写山亭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